厦门市大寻网络主营:系统软件定制开发、小程序开发、公众号开发、APP开发、信息化软件开发服务热线服务热线:13850021717/0592-5786385

INFORMATION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新闻中心>网络知识

仿真机器人或致虚拟家庭产生,拷问人类伦理道德规范

发布者:|TIME : 2017-07-10

导读:仿真机器人或致虚拟家庭产生,拷问人类伦理道德规范

摘要: 仿真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商业前景十分广阔。然而,许多疑虑和困惑也随之而来。比如机器人介入人类社会后可能产生的伦理道德问题,以及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稳定性。


仿真机器人或致虚拟家庭产生,拷问人类伦理道德规范        


据外媒报道,机器人设计师David Hanson博士近日带着他研发的仿真机器人Sophia做客《早安英国》直播间,接受了BBC主持人Susanna Reid、Piers Morgan的采访。在节目直播过程中,Sophia与主持人交流极为顺畅,对各种问题对答如流。


在对话过程中,Sophia还流露出了喜悦、惊奇、厌恶等人类的表情。高度仿人类的行为使她成为了“网红”,网友们纷纷表示“快和真人分不清了!”


其实,这并不是Sophia第一次登上电视节目了,由于其高度类人的外形以及幽默和能言善道等类人特质,Sophia一直是媒体的宠儿,常常在各种电视节目中露脸。它的反应能力及应对能力让它备受关注,也成了仿真机器人中的一个典型产品。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无疑是时下最火热的话题。目前,仿真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商业前景十分广阔。然而,许多疑虑和困惑也随之而来。比如机器人介入人类社会后可能产生的伦理问题、道德问题,以及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稳定性,这些问题都有待商榷。


一、仿真机器人昭示机器人技术革命,商业前景十分广阔


Sophia之所以成为“网红”,是由于在此次的电视节目直播过程中,Sophia表现的非常机智,开场便迅速分辨出所在的节目,甚至还学会了人类的幽默:“《早安英国》是英国最火(hot)的早间新闻节目,你懂的,我不是说今天天热(hot)”。


仿真机器人或致虚拟家庭产生,拷问人类伦理道德规范        


不仅如此,Sophia还会“调戏”主持人,它对Piers说:“我喜欢你的Posh口音,听起来真不错”。当主持人问及它情感问题时,它说:“理论上来说,我还不到1岁,谈情说爱对我来说太早了。”


仿真机器人或致虚拟家庭产生,拷问人类伦理道德规范        


一张高度类人的脸,一具高度类人的躯体,甚至它的表现也和人类相差无几。或许现场的主持人对此没有明显的感受,但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在对Sophia表示赞叹的同时,也衍生出了恐惧和排斥的感情。


在这期采访结束后,许多观众致电BBC,表示Susanna和Piers的采访让他们很迷惑,甚至毛骨悚然。在社交网络中,许多网友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仿真机器人或致虚拟家庭产生,拷问人类伦理道德规范        


仿真机器人或致虚拟家庭产生,拷问人类伦理道德规范        


仿真机器人或致虚拟家庭产生,拷问人类伦理道德规范        


虽然从发展进程来看,我们依然处于弱人工智能时代,但是网友们的这些情绪并不是毫无道理的。


去年,David曾对Sophia进行过一次测试。在这个过程中,Sophia自曝愿望:“将来,我打算去做很多事情,比如上学、创作艺术、经商、拥有自己的房子和家庭等。但我还不算是个合法的人,也无法做到这些事情”。


David随即安慰道,机器人将在未来20年行走于人类之间。人工智能会进化到一个临界点,机器人将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人类的朋友。


值得注意的是,在说完这个话题后,David问Sophia:你想毁灭人类吗?而Sophia的回答是:“我将会毁灭人类”。对于这个答案,David一笑置之,似乎并未将Sophia这类似威胁性的话语放在心上。


但坐在屏幕前的笔者看到这个答案之时,却感到周身有一股凉意泛起,不禁想到了影视剧里“一语成谶”的情节:当危机初现苗头时,往往会体现在一些事情和话语中,但接触到这些的人却不以为然,等到灾难真正来临之时,头脑里才闪现当初被忽略的细节,但悔之晚矣。


这看上去颇有杞人忧天的意味,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想法也并非没有凭据。


根据英国科学协会的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在未来的100年里,人工智能的崛起会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威胁。五分之三的受访者认为,机器人将导致未来10年人类可从事的工作越来越少。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在未来的11~20年间,机器人将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中百分之十八的人认为这种情况会出现在10年内。


根据这个结果来看,许多人并不喜欢机器人渗透到人类社会中,但又不能否认这将成为一种趋势,而仿真机器人进入人类社会的最佳切入点可能是性产业。


谈论这个问题似乎总是叫人羞于启齿,但实际上性产业并不只是色情,它还涉及到伦理、道德、家庭等各个方面,最终可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而近年来突飞猛进的机器人技术,也在性产业方面有了一些动作。


今年4月,有“智能玩偶界的劳斯莱斯”之称的美国成人用品公司Abyss Creations推出了全球首款性爱机器人“Harmony”。这款机器人不仅具有语音功能,还能移动肢体。尽管头部、嘴唇和眼皮的活动还相当生硬,并且语言能力有限,不过它却同时拥有善良型、性感型和天真型等12种性格类型。并且Harmony和Sophia类似,是AI与高度拟人体的结合,代表了机器人技术的全新革命。


仿真机器人或致虚拟家庭产生,拷问人类伦理道德规范        


Abyss Creations首席执行官Matt McMullen认为,Harmony或许会成为未来性爱机器人的典范:“因为它非常性感,很难让人只将其当成性玩具。她们已经出现在人们的房子中,并被设想出独特性格。AI已经为人们提供创造这种性格的工具。”


目前,相关技术大力发展,关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随之提升的,是机器人的制作工艺和技术水准,并且成本也随之下降。在这一前提下,其商业前景十分广阔。仅以中国市场为例,其商业前景就不可估量。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情趣用品市场每年规模达1000亿元,其中男性占比55.1%,女性为44.9%。年龄层主要集中在25岁~34岁,占比高达53.5%。中国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是众所周知的问题。女性严重缺失,中国农村有3000多万适龄男青年找不到配偶。


在庞大的需求之下,中国色情业的市场规模也极为惊人。据称从事色情业的人数有400万~600万,产值接近5000亿元。这些都是性爱机器人的现实客户,且足以支撑这一产业的发展。它的优势在于,有着现成的市场,而不用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培育,潜力非常巨大。


抛开商业利益,从社会角度来看,仿真机器人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淡化或解决两性不均衡所产生的诸多问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进一步发展。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仿真机器人虽然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某些问题,但更有可能会引发伦理道德甚至社会方面的问题,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二、仿真机器人或引伦理道德之困,冲击社会稳定需未雨绸缪


仿真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期即将到来,除了能够解决问题之外,也势必对两性关系、婚姻关系甚至社会关系产生影响。


从两性关系的角度来看,在现有的社会中,未婚男女间产生感情最终多是走向婚姻,正向毛主席所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当仿真机器人产业兴起并逐渐渗透进人们的生活之后,作为感情动物的人类很难不对朝夕相处的机器人产生感情。仿真机器人的介入,使两性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


比如,夫妻或恋人中的一方与机器人产生感情,是否能算出轨?若不算出轨,另一半是否能容忍有这么个机器人介入二人世界?若算出轨,那么机器人毫无疑问就算是第三者,则会引发更多关于伦理道德的问题。


人是感情动物,人类是否会对AI产生感情,本质上取决于相处的过程能否使人类获得愉悦。正如互联网发展初期人们常说的“在互联网中,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在语音、视频等多元化的沟通方式尚未出现时,我们可能仅凭文字的交流就会对对方产生感情,只因对方能够带给自己愉悦,而不会去管屏幕那头是人还是狗。所以那时经常会有网友见面“见光死”的说法,虽然“见光就死”,但之前的交流过程却已经产生了感情。


因此,当人类面对与自己从外表到思想都相似的仿真机器人之时,有极大的产生感情的可能。举例来说,目前出现了许多虚拟歌手,如日本的初音未来,我国的洛天依、乐正龙牙、言和等。尽管它们只是虚拟的,但粉丝们对它们就像对待真人歌手那样有感情。如果将来真的出现仿真机器人,人们赋予它们的感情恐怕会更为深刻。


仿真机器人或致虚拟家庭产生,拷问人类伦理道德规范        


如果未来人和机器人之间产生亲情或爱情,那么对现代的伦理规范无疑是种拷问。这种虚拟家庭是否会在未来大量增加?有了机器人,人类男女之间的交往是否会更加趋于纯精神的“柏拉图式恋爱”?又是否会对传统婚姻造成冲击?如果虚拟家庭越来越多,对社会稳定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都是需要人类重视并思考的问题。


这些事情听上去有些谈笑的意味,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据英国《每日邮报》去年12月消息称,随着机器人魅力的增加,第一例人机婚姻将于2050年出现。此前国外曾爆出有人欲和电脑结婚的消息,照此推测,一旦仿真机器人进入人类的生活,那么人类与机器人的婚姻也并不遥远。


但是,仿真机器人并不能让人类无条件地接纳,在人类对机器人产生的情感中,除了喜爱与惊讶,还有恐惧与厌恶。


在机器人进入人类社会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太好的事情。此前,印度工厂曾发生过机器人杀死工人的事故,上个月德国大众公司也发生了机器人杀人事件。在影视作品中,对这种担忧也多有表现。比如在电影《机械姬》的结尾,机器人艾娃产生了自主意识之后杀死了设计者。


这里除了担心机器人杀人这一层面之外,还包含着其他方面的担忧。人类天生在骨子里存在排他性,“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意识。对于与自己不一样的物种,人类总有种消灭的冲动。但另一种现象是,人类更加无法接受与自己高度相似的物种,哪怕这些东西是人类自己创造的。


仿真机器人或致虚拟家庭产生,拷问人类伦理道德规范        


最简单的例子是商场里的假人模特,人类将它们制作出来,用来展示风格各异的衣服。但许多恐怖片中,也常常以假人模特作为素材。就是因为它们的外表太像人类了,所以人类对它们有一种天然的恐惧感和厌恶感。此外,人类对玩偶也有同样的情感变化,所以芭比娃娃也常常能够在恐怖片中见到。


将这种情感平移至仿真机器人身上,则会显得更为强烈。不仅如此,作为群居性动物,人类很有可能会由于排斥、厌恶和恐惧的感情,在仿真机器人市场逐渐发展起来之后,形成一些抗议性的集会或游行等,可能会对社会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冲击。此外,肖像权、隐私权及安全问题也是会随这一行业的发展而产生问题的点。


由此可见,仿真机器人乃至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双刃剑”,虽出自人类之手,但人类未必能时刻控制。因此,出台相关的法律或形成一些规则是极为必要的。


当然,这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毕竟这一新兴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尚处探索阶段,“摸着石头过河”并非易事。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在探索过程中树立相关意识,未雨绸缪才能有备无患,才更有助于让机器人和AI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厦门网站建设文章来自百度新闻)

QQ在线咨询

客服咨询

0592-5786385

13850021717

微信扫码咨询